投資導航:大行狂炒人 三板塊閃
2012年02月05日本港金融業裁員消息不絕於耳,滙豐早前講明未來 3年要向 3000人開刀,並已於新春前出手。上周三星證券香港逾百員工「晒冷式」炒魷,連同最近一季大摩、瑞信、美銀美林、麥格理等多間投資銀行及證券行大派信封。
多間歐美大行已事先張揚,會大規模裁員,作為資金進出最方便地方,香港可謂首當其衝,從事金融的中產精英已人人自危,開始勒緊褲頭,減少消費及投資。在有樓冇人買、投資產品冇人吼、貴貨冇人要的情況下,地產、銀行及高檔消費股將難有運行,投資者有貨要早閃。
近月金融業在港連環裁員
三星證券
裁減大部份員工,涉及百多人
滙豐銀行
未來 3年裁員 3000人,過年前首輪行動裁減約 500人
美銀美林
首輪裁減約 80人,涉及多個部份及職位
麥格理
退出香港機構客戶衍生產品業務,辭退約 7人
瑞信
裁走約 10數名固定收益部門及銷售人員職位
西班牙銀行( BBVA)
企業投資銀行部及環球市場部等共裁員 20多人
摩根士丹利
裁減香港及新加坡共 10多人,主要屬固定收益部門
裁減大部份員工,涉及百多人
滙豐銀行
未來 3年裁員 3000人,過年前首輪行動裁減約 500人
美銀美林
首輪裁減約 80人,涉及多個部份及職位
麥格理
退出香港機構客戶衍生產品業務,辭退約 7人
瑞信
裁走約 10數名固定收益部門及銷售人員職位
西班牙銀行( BBVA)
企業投資銀行部及環球市場部等共裁員 20多人
摩根士丹利
裁減香港及新加坡共 10多人,主要屬固定收益部門
裁員潮殺到,勢影響市民買樓意欲。
樓價尋底地產股無運行
打工仔憂裁員,衣、食、住、行自然慳得就慳,更惶論孭樓債去置業。即使美國明言低息環境維持至 2014年,供樓成本維持低水平,但一想到隨時會丟飯碗,就算低息都唔敢買樓供樓,可見將來,地產商新盤銷情唔慌好,樓價又開始回軟,價量齊跌下,本地地產股成為速逃板塊首選。
打擊炒樓措施未放鬆
自從政府 2010年第四季推出額外印花稅( SSD)後,二手交投迅速降溫,主要地產股下半年業績仍未見光,但睇番同氣連枝的物業代理慘況,一葉知秋,已可感受地產行業大吹淡風。物業代理美聯集團( 1200)及美聯工商( 459)上月齊發盈警,預告去年盈利大幅倒退,連農曆新年期指開單利是都大縮水,利是講求意頭,連唔應該慳的地方都要勒緊,行業寒冬未見盡頭。
地產股恐怕低處未算低,去年港樓價上升一成下,恒生地產指數卻瀉 24%,跑輸恒指的 20%跌幅,新世界( 017)跌足五成,長實( 001)、新地( 016)、恒地( 012)跌幅介乎兩成至四成,率先反映行業利淡因素。
地產指數年初至今反彈 13%,但缺乏基本因素支持下,業界普遍預期樓價最少跌一成,加上財爺最新財政預算案未有提及撤銷 SSD等打擊炒樓措施,炒家絕迹,用家擔心飯碗不保,置業意欲低迷,地產股趁反彈沽貨。
增長勢放緩珠寶股難捱
名店只許強國人拍照,不准港人舉機,反映內地自由行旅客財雄勢大,亦令本地高檔消費股盈利維持高增長。然而,萬眾期待的農曆新年,珠寶商銷售增長大幅放緩,自由行概念恐成強弩之末,金融界向來高薪招徠人材,如今人人自危,未雨綢繆,自然減省奢侈品消費,今年高檔消費股隨時跑輸。
六福( 590)日前公佈農曆年同店銷售增長跌至 4%,遠低過以往的二至三成。管理層明言自由行生意減少,難以重拾去年幾成的增長速度。謝瑞麟( 417)亦公佈新年銷售僅得單位數升幅,生意較去年上半年 3至 8月放緩。
就算是去年底上市的周大福( 1929),券商取態審慎,給予買入及中性評級同為 5間,更有 2間建議沽售。花旗指,中港零售銷售動力放慢,宏觀經濟不穩為新店帶來壓力,可能會損害銷售增長及利潤率。蘇皇亦認為市場未反映周期性放緩。
珠寶商銷售放慢未必只是「個別事件」,根據旅發局資料, 2010年及 2011年的新春黃金周(年廿九至初六),內地訪港旅客人數增長皆逾 15%,今年按年升幅僅得 6.6%,差過旅發局預測的一成。龍年丁財皆不旺,長期憧憬高增長的高檔消費股難捱。
廉價食肆股抗跌力強
即使經濟環境有多差勁,飯仍要開,在節衣縮食的情況下,造就大眾食肆股跑出。去年 9月堪稱全球對經濟前景最悲觀的時期,恒指 1個月內急瀉 14%,但大眾食肆股抗跌力強,大家樂( 341)同期僅跌 1.75%;稻香( 573)更逆市反升 7.2%。前景不明朗,洗盡鉛華,滿足兩餐溫飽,反而利好廉價食肆股。
盈利恐大跌 銀行股寒冬
銀行裁員消息無日無之,作為百業之母,金融行業增聘或縮減人手,可視為經濟盛衰最佳指標。前景未明,銀行大多收縮不擴充,管理層如非去到最後一步,都不願意大幅裁員,事關員工是企業核心價值,雖然人手減少,開支相對下降,但亦意味盈利前景轉差。去年已跑輸大市的銀行股,投資者還是避之則吉。
銀行負面因素湧現,東亞遭大行降評級。
息差易跌難升
近年本地銀行經營進取,貸存比率升至高水平,連金管局也連番開聲呼籲銀行下降貸存比率。直至去年下半年,歐債危機令本地經濟前景出現暗湧,全球亦面對滯脹風險,礙於銀行較早前放貸過於勇猛,接下來便要收拾殘局,為了降低經營風險,各行也要全力搶存款,難免提高存款利率;同時裁員潮亦為貸款需求帶來惡性循環,壓抑樓市措施令按揭生意難做,整體貸款需求勢必下降,形成今年銀行息差易跌難升。
上述負面因素並非短時間能消除,券商率先睇淡銀行股業績。摩通下調東亞銀行( 023)評級至中性,至於貴為高息股的恒生( 011),野村證券估計或要再次為內地興業銀行供股而減派息,狠削目標價 33%至 80元。
《專家意見》
地產股勿過淡
康宏證券及資產管理董事黃敏碩
「高檔消費股之前調整幅度唔夠,加上經濟放緩及消費下滑等因素,估值已經反映,但針對基層消費的股份仍然有吸引力。財政預算案未有再落重藥打擊樓市,地產股不宜一面倒睇淡。」
短炒空間唔高
富昌證券研究部總監連敬涵
「雖然企業有裁員,但規模不大,對地產及消費行業影響相當小。零售股近期銷售數據較差,炒零售股機會低,加上港股已升近 21000,再追落後板塊未必理想。地產股短期未必會炒高。」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20205&sec_id=15307&art_id=16042662&av_id=16043518
轉貼自蘋果日報 版權皆屬蘋果日報擁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