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教室
公共衞生:香港的醫療融資
2012年02月20日 為甚麼香港需要醫療融資?
1.人口增長導致醫療服務使用者增加( 1997– 2011年間本地人口增長 74萬)。
2.人口老化導致醫療服務需求上升(本地人口年齡中位數已超過 40歲)。
3.市民對醫療服務的期望愈來愈高。
4.醫療服務硬件逐漸老化(瑪麗醫院及廣華醫院急需重建)。
5.高新醫療科技愈來愈昂貴。
2.人口老化導致醫療服務需求上升(本地人口年齡中位數已超過 40歲)。
3.市民對醫療服務的期望愈來愈高。
4.醫療服務硬件逐漸老化(瑪麗醫院及廣華醫院急需重建)。
5.高新醫療科技愈來愈昂貴。
香港人口老化,導致醫療服務需求上升,推行醫療融資有助保持醫療服務穩定。
醫療融資的目標:
•為所有市民提供公平的醫療保障。
•足以應付市民絕大部份的健康問題。
•醫療服務素質要良好。
•無論政治、社會、經濟環境如何變化,醫療服務保持穩定如常。
•緊貼世界醫療發展趨勢,引入先進科技,確保服務持續發展,應付不斷轉變的需求。
•足以應付市民絕大部份的健康問題。
•醫療服務素質要良好。
•無論政治、社會、經濟環境如何變化,醫療服務保持穩定如常。
•緊貼世界醫療發展趨勢,引入先進科技,確保服務持續發展,應付不斷轉變的需求。
世界各地常見的醫療融資方法
一:直接向使用者收費
•病人看完醫生,直接支付醫藥費。
•這是 1990年代中國的情況。
優點
•政府負擔少。
局限
•沒有付款能力的病人就得不到醫療照顧,引發人民對政府不滿。
二:以個人儲蓄為醫療融資
•新加坡強制國民作醫療儲蓄。
優點
•個人儲蓄,自己或家人使用,因此,儲蓄人不會像保險投保人有濫用醫療的誘因。
局限
•個人儲蓄款額有限,不能像「社會保險」一樣,借助其他投保人的供款來支付昂貴的醫藥費。
三:政府收入為資金來源
•醫院管理局和生署提供本港公立醫療服務,由政府收入撥款營辦、全民皆可以低廉代價使用。
優點
•市民和企業在納稅時,已間接預繳醫藥費,他日使用公營醫療時,只須付出極為低廉的費用( 100元/日),毋須再為自己的負擔能力操心。
•所有市民獲相同保障(包括無/收入低微,未有能力納稅者)。
局限
•「排效應」─不同社會服務競逐政府資源,醫療生未必事事獲照顧。
•政府收入縮減時,若須增加醫療融資,需面對極大阻力。
醫療融資最快三年後出台,各政黨曾就有關內容請願及反映意見。
四:以私營保險作為醫療融資
•美國主要透過私營保險為醫療融資。
優點
•政府負擔有限。
局限
•私營保險選擇性接受投保,年老及患有慢性疾病人士被拒絕投保;不能為全民提供保障。
•2011年美國奧巴馬政府醫療改革方案已獲國會通過,將向「社會保險」方向發展。
五:以「社會保險」為醫療融資
•「社會保險」是指社會上每一個人都包括在內的保險。
•當市民收入達到規定水平,便須定期支付「保險費」直至退休;而由於失業、患病等原因而令收入下降至規定水平以下,則停止供款。
•德國採用這種醫療融資模式。
優點
•「分攤風險」,即市民需要使用醫療時,可獲得其他不需要使用者的資源,以應付重病的昂貴治療費用。
•「分攤風險」,即市民需要使用醫療時,可獲得其他不需要使用者的資源,以應付重病的昂貴治療費用。
•獨立於政府財政年度支出外,毋須與其他社會服務競逐資源;
•「社會保險」由政府或法定機構管理,強制市民參與,不會因市民年老或患上慢性疾病而拒絕承保。
局限
•「人類的劣根性」:既已投保便沒有理由白交保費,所以會事無大小都看醫生。
•濫用服務導致醫療開支上升,「保險費」因而增加,市民最終難以承擔。
•假如引入限制措施防止濫用,又會衍生其他問題,如部份病人不獲治療。
香港的出路:自願醫保計劃
2011年 7月,港府完成醫療保險計劃第二期公眾諮詢,逾六成受訪市民支持推行自願醫保計劃,預料最快 2015年出台。
主要內容:
1.政府統計:市民自 20歲起投保,預計每日保費約 4元, 30歲 5.5元; 40歲 8元; 50歲 11元; 60歲 15元。
2.為鼓勵市民投保,年輕人可獲 30%保費折扣。
3.為免市民擔心年老後無能力供款,投保人年滿 65歲,政府便開始「陪供」下去。
4.市民可參考不同公司保障條款,隨時轉保。
5.高風險人士亦可投保。
6.政府會預留 500億元為計劃包底。
自願醫保的問題
1.醫療保險最大的風險是「無得賠」,港府需要針對醫療保險的規條作出指引甚至規管。
2.老人家投保每月需要千多元,超出他們的承受力。
3.現行醫療制度問題多多,例如醫療硬件落後、醫生工時長、醫護人手不足、病人輪候時間過長等,並非單憑醫療保險可以解決。
2.老人家投保每月需要千多元,超出他們的承受力。
3.現行醫療制度問題多多,例如醫療硬件落後、醫生工時長、醫護人手不足、病人輪候時間過長等,並非單憑醫療保險可以解決。
延伸回應題
1.公共醫療服務是否應視之為人權?
2.政府醫療改革方案能否改善醫療服務?
3.改革方案有否善用公帑?
4.改革方案能否持續發展?
2.政府醫療改革方案能否改善醫療服務?
3.改革方案有否善用公帑?
4.改革方案能否持續發展?
撰文:
Keith Leung
遵理學校通識科補習名師
逢星期一至五刊登
Keith Leung
遵理學校通識科補習名師
逢星期一至五刊登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20220&sec_id=4104&art_id=16085777&av_id=16085877
轉貼自蘋果日報 版權皆屬蘋果日報擁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